導讀:太陽能光熱發電作為一種新型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引起各方關注。近段時間,太陽能光熱發電細分板塊異軍突起,并帶動整個太陽能板塊指數8月以來上漲近10%。
太陽能光熱發電是指利用大規模陣列拋物或碟形鏡面收集太陽熱能,通過換熱裝置提供蒸汽,結合傳統汽輪發電機的工藝,從而達到發電的目的。其原理是,通過反射鏡將太陽光匯聚到太陽能收集裝置,利用太陽能加熱收集裝置內的傳熱介質(液體或氣體),再加熱水形成蒸汽帶動或者直接帶動發電機發電。相比于光伏而言,光熱發電由于電力輸出穩定而易被電網消納,與硅晶光電轉換工藝等相比,有望降低太陽能發電的成本。此外,相比其他形式的太陽能轉換,太陽能所燒熱的水可以儲存在巨大的容器中,在太陽落山后幾個小時仍然能夠帶動汽輪發電。
因其帶有蓄熱系統的太陽能光熱發電,可以靈活調度使用,實現連續穩定發電和調峰發電,能保證發電功率平穩和可控輸出,具有并網友好的特性,一度成為當今世界可擔當基礎負荷電力的重要來源。
我國光熱發電產業至今已經歷了10年的發展,然而,光熱發電在中國并未取得實質性進展。從技術上看,我國與國外差距不大,近幾年在研究領域有不少突破性進展,有些方面還走在了前面。但從商業化運作來看,由于電站建設及電價成本上居高不下,制約了我國太陽能光熱發電的產業化進程。
太陽能光熱發電商業化前景可期
相比于光伏而言,光熱發電由于電力輸出穩定而易被電網消納,因此廣受推崇。在“十二五”規劃中,國家為光熱發電制定了“到2015年末,光熱發電裝機將達100萬千瓦”的目標,在未來國內能源消費結構中,為其預備了一席之地。
“比起光伏發電,光熱發電更方便和目前國內的電網對接,因為光熱發電的基本原理和火力發電的原理相似,而國內的發電網絡的建設主要是以火力發電為主。由于光伏發電是利用多晶硅電池等載體把光能轉化成電能,所以對傳統電網的調控能力考驗很大。”業內人士姜謙表示,光熱發電不會對電網調峰、錯峰造成很大壓力,這是它的優勢。
目前,我國太陽能光熱發電產業鏈已初步形成,相關企業也已進入產業鏈的上下游環節,在關鍵部件開發方面涌現出一批企業,國內已基本可全部生產太陽能光熱發電的關鍵部件和主要裝備。并且,太陽能光熱發電產業鏈長,也可加速發展可以推動我國相關產業轉型升級。
此外,太陽能光熱發電站在建設過程中可消化鋼材、鋁材、玻璃、水泥等當前的過剩產能,并可拉動機械、電子等行業的轉型升級,并能推動發電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姚志豪說,這是中國制造業的一次機遇,一旦撬動了產業,將會是一個上萬億的裝備制造業大市場,且有可能是又一個可以走向世界的裝備制造業。
多家上市公司提前布局
早在兩年前太陽能行業“十二五”規劃出臺伊始,市場對于光熱發電潛在的商業前景就做過充分展望。據中信證券研究報告分析,按照“十二五”規劃擬定的到2015年和2020年光熱發電裝機分別達1吉瓦和3吉瓦的目標數字,以當前國內光熱發電3萬元/千瓦的綜合投資成本進行測算,“十二五”末1吉瓦的裝機規模將創造300億元的市場空間,而到2020年這一市場規模可達1000億元的級別。
根據國家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的研究,我國太陽能熱發電裝機潛力約為16000吉瓦。這意味著光熱發電產業真正大規模發展后的市場潛在空間將突破萬億元以上。
劉曉冰介紹,國內光熱發電行業起步相對較晚,到目前尚未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這也決定了未來可觀的市場蛋糕,在“烹飪”過程中,產業各個環節“成熟”的節奏各不相同,市場釋放節奏的快慢也有差別。
據光熱市場研究機構CSPPLAZA統計,中國國內當前已經有所推進的重點商業化光熱發電項目近25個,總裝機近1600兆瓦。由于兆瓦級的光熱電站初始投資動輒以億元計,眾多民營資本望而卻步,上述25個示范項目多數被傳統五大電力所囊括。
但仍有一些資金量充裕的民企進入其中,成為行業未來發展的*。例如上述獲得國家個核準上網電價的青海德令哈50兆瓦項目,其項目開發商便為杭州中控集團子公司。該項目一期10兆瓦電站已經并網發電,并成為國內并網發電的光熱電站。業內普遍預計,一旦上述1.2元/度上網電價正式核定,該項目將隨著后期裝機規模擴大,而成為國內成功商業化運行的標志性項目。
一些上市公司也已提早布局光熱發電的浩瀚商海之中。近期備受關注的中小板公司首航節能,其依托于中科院電工所專家研發的技術,早在2012年8月就斥巨資設立子公司,專注于太陽能光熱電站EPC總承包。去年9月,首航節能全資子公司敦煌首航節能新能源有限公司獲得甘肅省*復函,同意由該公司開展敦煌10兆瓦熔鹽塔式光熱發電項目前期工作。按照業內預計,該項目有望被納入國家*后續1吉瓦示范電站陣營,獲得國家核定的示范上網電價。
興業證券研究員分析稱,在國家電價補貼下,上述示范項目前期巨額初始投資給開發商帶來的資金壓力將得到緩解。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前期示范項目運行積累的技術儲備和項目運行經驗,將為這些公司未來在千億元甚至萬億元的光熱發電市場藍海遨游時積蓄超越其他同行的*優勢地位。
該研究員表示,從產業鏈角度分析,任何新興產業從起步到成熟,其上游的制造業必定也將崛起。這一點在風電、光伏等行業已有驗證,未來的光熱發電也不例外。
根據興業證券整理統計,目前的A股市場上,進入光熱發電制造業領域的上市公司不下5家,主要涉及上游光熱發電主要設備包括采光鏡、集熱管和導熱介質等的制造。例如,杭鍋股份早在幾年前便向杭州中控太陽能增資5000萬元獲得20%股份,而隨著杭州中控太陽能熱發電項目獲得1.2元/度的上網電價,項目商業化運作后的收益必將被杭鍋股份分得。航空動力和三花股份也均在碟式太陽能熱發電關鍵裝置領域耕耘數年。而金晶科技則在2003年通過與美國PPG公司進行戰略合作的方式,涉足光熱發電的基礎部件超白玻璃的生產領域。
太陽能光熱發電爆發式增長未為不可
太陽能光熱發電是指利用大規模陣列拋物或碟形鏡面收集太陽熱能,通過換熱裝置提供蒸汽,結合傳統汽輪發電機的工藝,從而達到發電的目的。其原理是,通過反射鏡將太陽光匯聚到太陽能收集裝置,利用太陽能加熱收集裝置內的傳熱介質(液體或氣體),再加熱水形成蒸汽帶動或者直接帶動發電機發電。相比于光伏而言,光熱發電由于電力輸出穩定而易被電網消納,與硅晶光電轉換工藝等相比,有望降低太陽能發電的成本。此外,相比其他形式的太陽能轉換,太陽能所燒熱的水可以儲存在巨大的容器中,在太陽落山后幾個小時仍然能夠帶動汽輪發電。
因其帶有蓄熱系統的太陽能光熱發電,可以靈活調度使用,實現連續穩定發電和調峰發電,能保證發電功率平穩和可控輸出,具有并網友好的特性,一度成為當今世界可擔當基礎負荷電力的重要來源。
我國光熱發電產業至今已經歷了10年的發展,然而,光熱發電在中國并未取得實質性進展。從技術上看,我國與國外差距不大,近幾年在研究領域有不少突破性進展,有些方面還走在了前面。但從商業化運作來看,由于電站建設及電價成本上居高不下,制約了我國太陽能光熱發電的產業化進程。
太陽能光熱發電商業化前景可期
相比于光伏而言,光熱發電由于電力輸出穩定而易被電網消納,因此廣受推崇。在“十二五”規劃中,國家為光熱發電制定了“到2015年末,光熱發電裝機將達100萬千瓦”的目標,在未來國內能源消費結構中,為其預備了一席之地。
“比起光伏發電,光熱發電更方便和目前國內的電網對接,因為光熱發電的基本原理和火力發電的原理相似,而國內的發電網絡的建設主要是以火力發電為主。由于光伏發電是利用多晶硅電池等載體把光能轉化成電能,所以對傳統電網的調控能力考驗很大。”業內人士姜謙表示,光熱發電不會對電網調峰、錯峰造成很大壓力,這是它的優勢。
目前,我國太陽能光熱發電產業鏈已初步形成,相關企業也已進入產業鏈的上下游環節,在關鍵部件開發方面涌現出一批企業,國內已基本可全部生產太陽能光熱發電的關鍵部件和主要裝備。并且,太陽能光熱發電產業鏈長,也可加速發展可以推動我國相關產業轉型升級。
此外,太陽能光熱發電站在建設過程中可消化鋼材、鋁材、玻璃、水泥等當前的過剩產能,并可拉動機械、電子等行業的轉型升級,并能推動發電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姚志豪說,這是中國制造業的一次機遇,一旦撬動了產業,將會是一個上萬億的裝備制造業大市場,且有可能是又一個可以走向世界的裝備制造業。
多家上市公司提前布局
早在兩年前太陽能行業“十二五”規劃出臺伊始,市場對于光熱發電潛在的商業前景就做過充分展望。據中信證券研究報告分析,按照“十二五”規劃擬定的到2015年和2020年光熱發電裝機分別達1吉瓦和3吉瓦的目標數字,以當前國內光熱發電3萬元/千瓦的綜合投資成本進行測算,“十二五”末1吉瓦的裝機規模將創造300億元的市場空間,而到2020年這一市場規模可達1000億元的級別。
根據國家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的研究,我國太陽能熱發電裝機潛力約為16000吉瓦。這意味著光熱發電產業真正大規模發展后的市場潛在空間將突破萬億元以上。
劉曉冰介紹,國內光熱發電行業起步相對較晚,到目前尚未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這也決定了未來可觀的市場蛋糕,在“烹飪”過程中,產業各個環節“成熟”的節奏各不相同,市場釋放節奏的快慢也有差別。
據光熱市場研究機構CSPPLAZA統計,中國國內當前已經有所推進的重點商業化光熱發電項目近25個,總裝機近1600兆瓦。由于兆瓦級的光熱電站初始投資動輒以億元計,眾多民營資本望而卻步,上述25個示范項目多數被傳統五大電力所囊括。
但仍有一些資金量充裕的民企進入其中,成為行業未來發展的*。例如上述獲得國家個核準上網電價的青海德令哈50兆瓦項目,其項目開發商便為杭州中控集團子公司。該項目一期10兆瓦電站已經并網發電,并成為國內并網發電的光熱電站。業內普遍預計,一旦上述1.2元/度上網電價正式核定,該項目將隨著后期裝機規模擴大,而成為國內成功商業化運行的標志性項目。
一些上市公司也已提早布局光熱發電的浩瀚商海之中。近期備受關注的中小板公司首航節能,其依托于中科院電工所專家研發的技術,早在2012年8月就斥巨資設立子公司,專注于太陽能光熱電站EPC總承包。去年9月,首航節能全資子公司敦煌首航節能新能源有限公司獲得甘肅省*復函,同意由該公司開展敦煌10兆瓦熔鹽塔式光熱發電項目前期工作。按照業內預計,該項目有望被納入國家*后續1吉瓦示范電站陣營,獲得國家核定的示范上網電價。
興業證券研究員分析稱,在國家電價補貼下,上述示范項目前期巨額初始投資給開發商帶來的資金壓力將得到緩解。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前期示范項目運行積累的技術儲備和項目運行經驗,將為這些公司未來在千億元甚至萬億元的光熱發電市場藍海遨游時積蓄超越其他同行的*優勢地位。
該研究員表示,從產業鏈角度分析,任何新興產業從起步到成熟,其上游的制造業必定也將崛起。這一點在風電、光伏等行業已有驗證,未來的光熱發電也不例外。
根據興業證券整理統計,目前的A股市場上,進入光熱發電制造業領域的上市公司不下5家,主要涉及上游光熱發電主要設備包括采光鏡、集熱管和導熱介質等的制造。例如,杭鍋股份早在幾年前便向杭州中控太陽能增資5000萬元獲得20%股份,而隨著杭州中控太陽能熱發電項目獲得1.2元/度的上網電價,項目商業化運作后的收益必將被杭鍋股份分得。航空動力和三花股份也均在碟式太陽能熱發電關鍵裝置領域耕耘數年。而金晶科技則在2003年通過與美國PPG公司進行戰略合作的方式,涉足光熱發電的基礎部件超白玻璃的生產領域。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化工機械設備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
中廣核新能源:4月發電量風電增長18.1%,太陽能增長15.5%
5月15日,中廣核新能源發布公告,4月的發電量較2024年同期增加5.7%,其中,中國風電增長18.1%,太陽能增長15.5%。- 2014-09-17 09:27:59
- 16347
-
據媒體報道,瑞典烏普薩拉大學和第一太陽能歐洲技術中心科學家攜手,研制出一款新型銅銦鎵硒(CIGS)太陽能電池,其能源轉換效率高達23.64%。
- 2014-09-17 09:27:59
- 286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