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工機械設備網 媒體導讀】近年來,我國的核電技術、輸配電成套設備、風電光伏設備等在市場上屢遭標準的困擾,導致諸多項目難以落地,甚至夭折。因為無法采用中國標準實施走出去,中國企業在競爭中正面臨著眾多劣勢。
中國標準掌握話語權關乎電力設備“出海”
電力設備“出海”是化解產能過剩的有效途徑
“中國電力設備產能過剩,但技術*,要以電力為,尋找中國裝備走出去的道路。”在看來,以中國裝備“走出去”為突破口著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能推動更多高附加值的中國制造、中國標準到市場競爭,促進產能合作,實現出口升級、產業升級。
據悉,近年來,國內電力設備企業經歷了引進技術、消化吸收,自主創新到參與競爭的跨越式蛻變,具備較強的出口競爭力。電力裝備無論在發電設備(火電、水電、核電、風電、光伏)、輸變電設備(包括特高壓)、低壓電器等細分領域普遍實現了較高程度的自主研發和大規模生產制造經驗,技術實力與外資電氣巨頭可比肩,且國產成本優勢更為顯著。就發電設備行業而言,我國已連續8年實現每年增長近1億千瓦的裝機容量,巨大產能迫切需要制造企業到市場上發揮效力。
而另一方面,電力設備“出海”也是化解國內電力設備產能過剩的有效途徑。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發電設備產量約1.2億千瓦,約占總量的60%,相對于年均5000萬-6000萬千瓦的裝機水平而言產能過剩嚴重,而常規火電機組產能過剩的矛盾更加突出。當前,國內水力發電設備企業已經具備年產2500萬-3000萬千瓦的能力,而今后幾年國內年均水電新增裝機需求只有1200萬-1500萬千瓦左右,大量的過剩產能將另覓出路。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一帶一路”規劃的實施,電力設備可能以整套設備的形式隨著基建“出海”,出口海外是消化產能的有效途徑,電力設備產能過剩的問題僅靠國內需求消化是有限的,而海外市場可能是廣闊藍海。
設備企業走出去屢遭標準困擾
由于我國電力設備某些國家標準還與相關標準不接軌,在海外市場銷售過程中遇到認證周期長、耽誤交貨、增加成本等問題,阻礙了我國裝備制造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的步伐,降低了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新形勢下,我國企業“走出去”戰略從初勞動密集型、低附加值的勞動輸出、施工總承包,逐漸轉變成為顯現我國企業的技術優勢、高層次、高技術含量、帶有高經濟附加值、自主承建EPC(交鑰匙)、BOT(建設、經營、轉讓)等大型項目,而在帶有高附加值的市場競爭中,選用何種標準至關重要。
目前來看,中國標準“走出去”面臨的主要問題體現在文化、挑戰歐美標準的既有模式、語言等方面。中國標準“走出去”是企業落實走出去戰略的關鍵所在,更是我國企業在市場競爭面臨的主要瓶頸。作為企業的任務就是做好項目、擴大市場、提高品牌優勢。
中國標準實施走出去利處頗多
以中國標準實施走出去戰略,從近期來看能夠更好地幫助企業開拓國外市場,大力獲取國外項目,進而帶動我國相關產品、設備、材料、技術、人力資源及管理等帶有高附加值的服務業類出口,從過去消耗戰、價格戰的單一施工承包,轉換到以設計、監理為主的密集型承包等方向,給國家帶來的巨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從長遠來看,以中國標準“走出去”戰略,則能夠通過中國標準的化,標準的發展,為國家長遠發展謀求更多的資源配置話語權,不斷提高國家的自主能力。
國家層面而言,為進一步推動中國標準的化工作,種衍民建議一是鼓勵企業采用“中國標準”落實“走出去”戰略,對成功采用中國標準“走出去”、獲取海外項目的企業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資金補助。二是主動參與一些國家的工程建設標準體系的建立,積極參與上的一些標準化的活動,推動中國標準在相關標準的影響力,不斷增強中國企業在海外市場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中國標準掌握話語權關乎電力設備“出海”
電力設備“出海”是化解產能過剩的有效途徑
“中國電力設備產能過剩,但技術*,要以電力為,尋找中國裝備走出去的道路。”在看來,以中國裝備“走出去”為突破口著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能推動更多高附加值的中國制造、中國標準到市場競爭,促進產能合作,實現出口升級、產業升級。
據悉,近年來,國內電力設備企業經歷了引進技術、消化吸收,自主創新到參與競爭的跨越式蛻變,具備較強的出口競爭力。電力裝備無論在發電設備(火電、水電、核電、風電、光伏)、輸變電設備(包括特高壓)、低壓電器等細分領域普遍實現了較高程度的自主研發和大規模生產制造經驗,技術實力與外資電氣巨頭可比肩,且國產成本優勢更為顯著。就發電設備行業而言,我國已連續8年實現每年增長近1億千瓦的裝機容量,巨大產能迫切需要制造企業到市場上發揮效力。
而另一方面,電力設備“出海”也是化解國內電力設備產能過剩的有效途徑。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發電設備產量約1.2億千瓦,約占總量的60%,相對于年均5000萬-6000萬千瓦的裝機水平而言產能過剩嚴重,而常規火電機組產能過剩的矛盾更加突出。當前,國內水力發電設備企業已經具備年產2500萬-3000萬千瓦的能力,而今后幾年國內年均水電新增裝機需求只有1200萬-1500萬千瓦左右,大量的過剩產能將另覓出路。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一帶一路”規劃的實施,電力設備可能以整套設備的形式隨著基建“出海”,出口海外是消化產能的有效途徑,電力設備產能過剩的問題僅靠國內需求消化是有限的,而海外市場可能是廣闊藍海。
設備企業走出去屢遭標準困擾
由于我國電力設備某些國家標準還與相關標準不接軌,在海外市場銷售過程中遇到認證周期長、耽誤交貨、增加成本等問題,阻礙了我國裝備制造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的步伐,降低了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新形勢下,我國企業“走出去”戰略從初勞動密集型、低附加值的勞動輸出、施工總承包,逐漸轉變成為顯現我國企業的技術優勢、高層次、高技術含量、帶有高經濟附加值、自主承建EPC(交鑰匙)、BOT(建設、經營、轉讓)等大型項目,而在帶有高附加值的市場競爭中,選用何種標準至關重要。
目前來看,中國標準“走出去”面臨的主要問題體現在文化、挑戰歐美標準的既有模式、語言等方面。中國標準“走出去”是企業落實走出去戰略的關鍵所在,更是我國企業在市場競爭面臨的主要瓶頸。作為企業的任務就是做好項目、擴大市場、提高品牌優勢。
中國標準實施走出去利處頗多
以中國標準實施走出去戰略,從近期來看能夠更好地幫助企業開拓國外市場,大力獲取國外項目,進而帶動我國相關產品、設備、材料、技術、人力資源及管理等帶有高附加值的服務業類出口,從過去消耗戰、價格戰的單一施工承包,轉換到以設計、監理為主的密集型承包等方向,給國家帶來的巨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從長遠來看,以中國標準“走出去”戰略,則能夠通過中國標準的化,標準的發展,為國家長遠發展謀求更多的資源配置話語權,不斷提高國家的自主能力。
國家層面而言,為進一步推動中國標準的化工作,種衍民建議一是鼓勵企業采用“中國標準”落實“走出去”戰略,對成功采用中國標準“走出去”、獲取海外項目的企業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資金補助。二是主動參與一些國家的工程建設標準體系的建立,積極參與上的一些標準化的活動,推動中國標準在相關標準的影響力,不斷增強中國企業在海外市場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化工機械設備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
近日,國家能源局正式發布了《電力設備事故調查報告編制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旨在進一步提升電力設備安全事故調查工作質量和水平,規范事故調查報告的編制,以充分發揮事故調查處理在加強和改進安全生產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 2015-03-19 10:45:13
- 224
-
在電力設備領域中,變壓器是電力系統中的“心臟”,得益于海外變壓器需求的日益旺盛,我國變壓器生產商也在積極出海,尋求新的市場。
- 2015-03-19 10:45:13
- 285
-
智能配用電及量測技術實驗室(瓦特比特實驗室)”近日揭牌成立,同日河南省電力公司許昌供電公司與許繼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河南有限公司許昌分公司三家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 2015-03-19 10:45:13
- 593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