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社會發展司與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在京發布《2017中國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發展報告》指出,“十二五”以來,中國生物產業發展迅速,其復合增長率達到15%以上,2015年產業規模超過3.5萬億元,到2020年將達到8萬億至10萬億元,生物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過4%。
報告認為,生物產業是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攻方向,對于中國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制高點,加快壯大新產業、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建設“健康中國”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中國在部分領域與發達國家水平相當,甚至具備一定優勢。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在超級雜交稻育種技術與應用、轉基因植物研究等領域達到*水平,動物體細胞克隆技術也日臻完善,廢水處理新型反應器和新工藝的開發研究取得重要進展,一大批生物技術成果或已申報,或進入臨床階段,或正處于規模生產前期階段,若干生物技術公共研發平臺初步形成。
其中,中國的基因檢測服務能力在已處于地位,出口藥品已從原料藥向技術含量更高的制劑拓展,醫療器械核心技術的突破大幅降低了相關產品和服務的價格;超級稻畝產突破1000公斤,達到*水平;生物發酵產業產品總量居世界;生物能源年替代化石能源量超過3300萬噸標準煤,處于世界前列。
同時,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生物產業集群初見雛形。依托產業基地,中國生物產業發展呈現集群態勢。
此外,中國生物產品出口快速增長,出口結構不斷優化。隨著跨國公司向中國的產業轉移,生物技術外包服務業迅速發展,生物產業合作積極推進。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化工機械設備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
3月5日濟南,2024生物發酵展全新起航!助力打造生物產業經濟新時代
2024年3月5-7日,2024第12屆國際生物發酵產品與技術裝備展(濟南展)即將在山東國際會展中心隆重舉行。- 2017-12-21 09:13:49
- 1163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