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工機械設備網 熱點關注】
隨著2018年能源體制改革迎來升級版,相關紅利將加速釋放。記者采訪了解到,在一般工商業電價平均降低10%的實體減負目標下,電改超預期加速進行,試點升級。今年上半年增量配電試點將實現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全覆蓋,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有望啟動試運行,市場化交易比重將大幅提高。同時,油氣改革一攬子政策也將出臺,相關試點工作啟動,進入施工高潮期。
電改超預期加速推進
作為工商業用戶的一項重要生產要素,近年來電價議題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屢次被提及,2018年更是提出具體目標:降低電網環節收費和輸配電價格,一般工商業電價平均降低10%。
其中,輸配電價改革無疑是重要突破口。2015年3月15日,中共*、*下發《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被譽為“啃硬骨頭的改革”正式拉開帷幕,作為關鍵一環的輸配電價動刀,到2017年6月底國家*完成了對全國所有省級電網輸配電價的核定。
“去年通過輸配電價改革、取消城市公用事業附加費、電鐵還貸電價等措施,共降低客戶電費支出737億元。”*委員、*公司董事長舒印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要進一步把電改深化完善落到實處。一般工商業電價再降10%,全國大概再降800億元,*將承擔80%左右,另外一部分是降低附加在電價上的政府性收費。
*委員、南方電網公司總經理曹志安也介紹說,通過輸配電價改革、市場化交易和減稅降費,降低實體經濟用電成本545億元。2018年將繼續積極釋放改革紅利,服務實體經濟發展,首先就是持續完善輸配電價機制。
《2018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提出,深入推進電力體制改革。日前國家*已經印發了《關于核定區域電網2018-2019年輸電價格的通知》,核定了華北、華東、華中、東北、西北區域電網監管周期(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兩部制輸電價格水平。業內人士指出,區域電網輸電電價的核定完成,比原來業內預期的快,將電改節奏又往前推了一大步。
提高電力市場化交易比重
大幅提高電力市場化交易規模是用電成本下降的另一條途徑。《2018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持續完善中*電力交易機制,進一步推進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建設,積極穩妥推進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規范電力市場交易行為,加快推進配售電改革,完善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配套政策,加強售電側市場規范與引導,提高電力市場化交易比重,進一步降低企業用能成本。以電力體制改革為重點,推動新疆、內蒙古等地區能源綜合改革。
據記者了解,在批106個、第二批89個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推進的基礎上,目前多地正在組織開展第三批增量配電改革試點項目申報工作,有望近期公布,按要求今年上半年要實現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全覆蓋。
同時,電力市場建設也在加速升級。舒印彪表示,2017年*區域內電力市場化交易量將近1萬億千瓦時,今年要超過這一數字,進一步壓減計劃電量,使更多的電量在市場交換。同時,推進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使得資源實現跨區調配,也能夠平抑電價。
南方電網公司電力市場化交易規模也在大幅增長,全年五省區省內市場化交易電量占南網售電量的30.1%。同時,建立起“計劃+市場”跨省跨區交易模式,并在交易規則中引入清潔能源優先交易、水火電置換、火電*備用補償等市場化機制。“今年將進一步豐富交易品種,增加交易方式,擴大交易范圍。”曹志安透露。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國8個電力現貨市場試點中,南方區域(以廣東起步)建設進入實質階段,南方電網現貨交易品種——“調頻輔助服務”已經進入試運行。曹志安表示,2018年底南方區域(以廣東起步)要具備開展集中式統一電力現貨市場交易的試點條件。
川財證券分析認為,隨著區域電網輸電價格的明晰,跨省跨區電力市場化交易有望加快,電力市場化交易規模預期將繼續擴大,預計2020年市場化交易電量將達到5.5萬億千瓦時。
油氣改革進入施工高潮期
作為能源改革的另一重頭戲,油氣改革也將進入施工高潮期。《2018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要求,加快推進油氣體制改革。貫徹落實《中共**關于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研究制定相關配套政策和措施,推動油氣管網運營機制改革,理順省級管網體制,加快推動油氣基礎設施公平開放,完善油氣儲備設施投資和運營機制。推進四川、重慶、新疆、貴州、江蘇、上海、河北等地方油氣體制改革綜合試點及專項試點。
來自國家*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237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5.3%。“而往年增速普遍在5%以下,迎來爆發式增長,直接造成天然氣供應形勢嚴峻。”*委員、中國石油集團董事長王宜林表示,這背后的因素包括天然氣需求的爆發式增長、管網儲運等基礎設施不完善、配套政策亟待進一步完善等。
在他看來,天然氣供需矛盾在短期內難以徹底解決,2018年天然氣消費增速約為15%-16%,預計今冬明春天然氣供需矛盾仍將比較突出。建議首先加強保供基礎建設,需要國家給予一定的稅費扶植政策鼓勵企業加大開發力度,增加產量,從根本上保證天然氣資源供應。其次,加強天然氣儲運基礎設施以及國家戰略儲備和商業儲備建設。此外,實行進口氣進口環節增值稅“全額先征后返”政策,促進資源進口并有效降低國內用氣成本;取消天然氣工業用氣和民用氣的雙軌價格機制,實現價格并軌。
*委員、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馬永生也建議,加強天然氣產業發展統籌規劃,加快推進非常規天然氣開發,研究出臺支持政策加快儲運設施建設和布局完善,加快推進全國管網互聯,深化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加快與天然氣價格接軌,優化調整國內天然氣門站價格公式,避免形成進口到岸氣價與國內門站氣價倒掛現象。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化工機械設備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