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離子電池作為清潔能源存儲的核心載體,在電動汽車、便攜式電子設備等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但同時面臨回收難題、性能瓶頸與技術升級等多重挑戰。
西安交大:鋰離子電池回收的創新突破?
(一)熔融鹽輔助修復策略?
西安交大王鵬飛教授課題組提出熔融鹽輔助修復廢舊正極的新方法,解決了傳統火法冶金高能耗、濕法冶金污染環境的行業難題。該策略通過結構調控實現廢舊正極從巖鹽結構向層狀結構的轉變,再生正極 200 次循環后比容量達 125.1 mAh g?¹,與商用產品相當,組裝的軟包電池 500 次循環容量保持率 78%,為鋰電池回收提供了低污染、高價值的商業化路徑。?
(二)高效失效正極再生技術?
郗凱、丁書江等教授團隊聯合提出基于 Li?準 Grotthuss 拓撲化學傳輸的再生策略,攻克了傳統熔融鹽回收中預鋰化效率低、材料易發生不利相變的問題。通過優化鋰離子傳輸機制,大幅提升修復均勻性與效率,再生材料電化學性能媲美商用產品,為失效正極規模化再生提供了高效解決方案。?
北京大學:鋰電池材料性能提升的探索?
北京大學潘鋒教授團隊在《先進材料》報道的研究成果,針對性解決了高壓鈷酸鋰在 4.55V 以上電壓下界面退化、容量快速衰減的核心難題。通過電解液添加劑調控界面化學,構建穩定的固態電解質膜,使鈷酸鋰實現 220 mAh g?¹ 的超高放電容量,200 次循環容量保持率達 97%,顯著提升了鋰電池的能量密度與循環壽命,為消費電子、無人機等領域的電池升級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
中科院物理所:全固態金屬鋰電池固 - 固界面接觸的突破性進展?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黃學杰研究員團隊在全固態金屬鋰電池固 - 固界面接觸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一舉破解了制約該技術實用化的核心瓶頸。此前傳統方案需依賴超過 50 個大氣壓的外部加壓維持界面穩定,導致電池笨重且存在安全隱患,而低壓力下電極與電解質又易出現孔隙裂縫,引發性能衰減與鋰枝晶風險。?
團隊開發的動態自適應界面(DAI)技術,通過在硫化物電解質中預置可遷移碘離子,在電場作用下可原位形成富碘界面層,像 “自我修復” 般主動填充縫隙孔洞,實現電極與電解質的自適應緊密貼合。搭配自主研發的拓撲強化負極(TFA) ,以三維纖維狀骨架將金屬鋰體積變化率降至傳統負極的 40%,耐受壓力范圍拓寬至 0-50 MPa,臨界電流密度提升 3.6 倍。?
兩項技術聯用使全固態軟包電池實現零外壓穩定循環,原型電池經數百次充放電后性能仍遠超同類產品,未來有望實現 500 Wh/kg 以上的能量密度,讓電子設備續航提升兩倍以上。美國固態電池專家王春生評價稱,該成果為全固態電池實用化邁出了決定性一步,將加速其在人形機器人、電動航空、電動汽車等領域的應用。?
這些成果不僅破解了行業長期存在的技術痛點,更在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產業升級等方面具有深遠價值,為清潔能源體系的構建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化工機械設備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
近日,寧德時代與江汽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技術、供應與出海領域,以寧德時代持續領先的電池技術護航江汽集團全系產品,為用戶兌現更安全、更高效的出行價值。
- 2025-10-31 11:28:25
- 12033
-
近期,新能源汽車在多個領域取得了應用性突破。蘿卜快跑無人車落地瑞士;零跑汽車公司產品不會搭載華為乾崑智駕......
- 2025-10-31 11:28:25
- 10923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